雙祿朝垣格的梅花將軍 張自忠

2020.05.16



張自忠將軍乃是傑出的抗日愛國將領,原為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于1940年5月16日在對日抗戰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他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犧牲的將領中職務最高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陣營中戰死的最高軍隊將領。張自忠將軍曾經在喜峰口戰役中一戰成名,使日軍遭受了侵華戰爭以來的首次敗績,此役名震華夏被人民視為「民族英雄」。張將軍也曾為了爭取時間掩護軍隊撤退,忍辱負重遭人唾棄罵他「漢奸」,最後張自忠將軍在棗宜戰役中英勇殉國,求仁得仁以死明志,證明他是”忠”心愛國的將軍,方能對得起自己的名字!

張自忠生於山東省臨清縣,天梁星坐命的他從小個性就剛正不阿、見義勇為,尤其喜歡武術和打抱不平。。張家原為臨清望族,家中極為殷實。張家是村子裡首富,家中有祖上傳下來的良田數百畝,還有大量房產和存款。


接下來就讓我引領大家,透過紫微斗數的星辰靈動、行運變化,來瞭解張自忠將軍的生平事蹟!


※ 2~11 第一大限命宮在巳,大限父母宮在午逢七殺、天鉞星於廟旺之地,是為「七殺朝斗格局」。


1899己亥年9歲流年命宮在亥,流年父母宮在子正坐武曲(流祿)、天府、火星、恩光、天貴諸吉,主喜事臨門。流年父母的官祿位在辰逢紫微、天相、右弼星,主能得貴人助,官場得意。流年父母之財帛位在申逢廉貞、陀羅、天空星加上對宮貪狼星化大忌來沖主破財。故因家裡財力尚佳,張自忠的父親張樹桂也想要幫家族添個光彩,就於此年出錢捐了一個官職,就任江蘇省贛榆縣巡檢。


※ 12~21 第二大限命宮在辰,大限父母宮在巳三合諸多祿、權星,主此大限父親當能升官發財!但是武曲星(大忌)和大羊沖本命父母宮,主限內對父母刑剋重,萬不可輕忽!此外大限天梁星化大祿入本命宮亦主自身有喜事之兆。


1905乙巳年15歲流年命宮在巳,流年天機星(流祿)、天梁星(大祿+流權)入大限父母位三合,張父在任上幾年表現出色,執法公正頗受長官百姓好評。於是張樹桂榮升贛榆代理知縣,成為一方父母官。正所謂禍福相隨,張父才剛剛榮升縣令沒多久,卻因急症死在了任上。這都是因為流年父母宮遭逢對宮武曲星化大忌和大羊來沖,凶險異常!

父親過世後隨母扶柩返回臨清,此後在臨清就讀高等小學堂,畢業後進入天津市北洋法政學堂,在法政學堂期間,張自忠接觸了很多革命黨人,接受了新思想。1911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7丁未年17歲流年命宮在未逢太陽(本權)、太陰(流祿)、文昌(本忌)、文曲(本科)星,由於太陰星化流祿催動,主有婚姻之喜。張母因兒子好動想說讓他早點成親,會不會安分些。故替他找了一門婚事,張母作主讓他迎娶李敏慧女士為妻。


※ 22~31 第三大限命宮在卯,乃「機巨同臨格」利於武職榮顯。在此限張自忠的思想起了很大的變化,他堅定地認為中國正身處亂世,國家需要軍隊保護,只有軍人才是目前中國最需要的力量,才是中興中國最重要的力量。所以張自忠不顧家人反對,棄筆從戎離開即將畢業的學校,毅然的從軍加入了軍隊。


1914(3)甲寅年24歲流年命宮在寅逢貪狼星、天馬星主驛馬星動,流年太陽星(本權+流忌)權忌交戰入大限官祿位主軍旅生涯是異常辛苦的。張自忠前往奉天(今瀋陽市),投效了北洋陸軍。軍隊的訓練是非人道的磨練,尤其是在北方寒冷冬天更是難熬。富家少爺出身的張自忠用鋼鐵般的意志撐了過來。


1916(5)丙辰26歲流年命宮在辰正坐紫微、天相、右弼星主貴人運佳,流年官祿逢廉貞(流忌)、陀羅、天空星不利官場。張自忠被旅長賞識,提拔為旅部少尉參謀。同年袁世凱復辟稱帝,全國組護國軍討伐袁世凱的北洋軍隊。張自忠認為袁氏失道寡助,建議師長不要追隨,無奈何師長一意孤行,最後全軍不敵潰敗而逃,張自忠也幸運地逃回家鄉。之後,張自忠仔細思考後,認為良禽應擇木而棲,決定投效威名赫赫戰鬥力強的西北軍。透過先前部隊老長官與西北軍馮玉祥的私交,加上馮玉祥喜歡身高1米80、虎背熊腰、氣宇軒昂的張自忠,就收他當個副官。後來發現他既聰明又勇敢,會是個很好的軍人,故將其列入作戰部隊擔任排長職務,從而開始張自忠真正的軍人生涯。


接著在此大限內,張自忠參加專為優秀低級軍官而設立的軍官教導團訓練,若能畢業將獲得比較重要的職務。張自忠學習成績極為優秀深受好評。團長誇獎他非常勤學,對人處事都極其真誠友愛,又能刻苦耐勞,肯定他未來一定是個將才。以優異成績畢業的張自忠被提拔為新兵團的連長。

張自忠治兵極嚴,士兵敬畏都叫他「張扒皮」,但他以身作則與所有士兵共同訓練,並真心關愛士兵。由於恩威並施,訓練嚴格,張自忠的部隊始終保持極強的戰鬥力和士氣,堪稱中國軍隊第一流。由於練兵的出色表現,張自忠被提拔為衛隊團的營長



※ 32~41 第四大限命宮在寅正坐貪狼、天馬、天魁、地劫星,三合殺破狼及眾多煞星,文曲星化本忌入大限僕役宮,主十年軍旅戰爭連連、小人頻犯,所幸還有魁鉞二顆貴人星三合來護持,應能化險為夷。此大限軍閥混戰連連,張自忠愈挫愈勇,戰技、謀略、領導等多項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他已經具備了當一位將軍的智慧與才能!


1922(11)壬戌32歲流年命宮在戌,正坐破軍、左輔、擎羊星廟旺,有利爭取戰功。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張自忠英勇率所部衝垮敵陣地,立下了頭功。流年田宅宮在太陽星(本權+大祿)吉化,主家有喜事的靈動下,在作戰勝利後,部隊開始進入休整,馮玉祥的部隊中,營長以上軍官可以帶著妻兒隨軍,張自忠也將多年不見的妻兒接入部隊。同年稍後擔任學兵團的營長張自忠又因大練兵時學兵團成績表現優異,深受馮玉祥喜愛,提拔為團長。


1926(15)丙寅年36歲流年命宮在寅,廉貞星化流忌在對宮來沖,不利戰事。流年父母宮逢大羊沖,流年僕役宮亦遭大陀煞破,犯小人明顯。閻錫山馮玉祥去蘇聯討救兵時來犯,張自忠擔任混成旅旅長,入山西閻錫山晉綏軍作戰。因戰事不利,又恐為其直屬長官師長石友三所害,遂率部入晉暫時接受閻錫山的保護。之後馮玉祥自蘇聯帶回大量援助,西北軍東山再起,張自忠亦重回懷抱,但多疑的馮玉祥卻對他明升暗降,提拔張自忠任25師師長,卻無軍權只留在後方維持治安,不再讓他上前線參與作戰。


1930(19)庚午年40歲流年命宮在午,流年父母宮逢太陽星雙祿(大祿+流祿),主長上貴人明顯。此前稍早因蔣中正的中央軍大敗馮玉祥軍隊,馮玉祥在此年前往太原要求閻錫山的幫助,卻被軟禁;原西北軍的宋哲元成為代理領袖,而宋哲元正好與張自忠交好,而且非常信任他,自此張自忠開始轉運。下半年整個西北軍不是將中正中央軍的對手,最後以慘敗告終,馮玉祥也宣布下野開溜了。西北軍高級軍官紛紛倒戈或者另謀出路。年底宋哲元與張自忠接受了東北軍張學良的收編,宋哲元任29軍軍長,張自忠任38師師長。


※ 42~51 第五大限命宮在丑,三方四正逢巨門雙祿(本祿+大祿)、太陽雙權(本權+大權)、文曲雙科(本科+大科)、文昌雙忌(本忌+大忌)來會,構成「三奇佳會格」主富貴雙全,但美中不足的是文昌雙忌入本命福德宮不利壽元,而且也為大限遷移宮來沖大限命宮,再加上雙羊(本羊+大羊)入大限子女宮沖大限田宅宮,主家宅不寧防人丁有損,在外凶險恐有家歸不得。


1933(22)癸酉年43歲流年命宮在酉,三方四正逢巨門(雙祿+流權)、太陽(雙權)、太陰(流科)諸星吉會照,氣勢長紅大有可為。該年日軍入侵東北,日軍殺到河北北部長城一線,繼續往南佔領長城各隘口。29軍奉命駐守喜峰口阻敵,3月9日38師師長張自忠率部協同友師在喜峰口周邊與日軍激戰。日軍戰備精良火力強大,反觀29軍素稱「雜牌軍」,槍械陳舊,補充彈藥很難,有兵無槍、有槍無子彈,打得實為艱難;後來29軍內部開軍事會議決定夜襲。3月11日月黑風高,趁敵人不備,29軍急行軍160里趕赴前線,越過長城分三路從日軍後方突襲陣地。由於西北軍的傳統,29軍士兵均配一副大刀,請武術名師李堯臣授以「無極刀法」,因此突襲隊又稱為大刀隊。此刀法神奇,刀本是刀,可劈;刀亦為劍,可刺,近身搏鬥時專取敵人腦袋。該役共殲敵千餘人,日軍騎兵與炮兵部隊一夜之間被全殲是為「喜峰口大捷」。29軍打破了日本人不可戰勝之神話,長城會戰以後,29軍名聲大振,成為著名的抗日名軍,參戰的高級軍官共11人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1934(23)甲戌年44歲流年命宮在戌,文昌雙忌(本忌+大忌)入流年子女宮,太陽星(雙權+流忌)權忌交戰入流年田宅宮,主家宅不寧,子女刑剋重。

張自忠生有二子一女,其中二子張廉靜卻是受他父親影響最大的一個孩子,他自小就有從軍的志願,之後還讀過黃埔軍校,可惜於該年因感染風寒未及時就治而亡。


1935(24)乙亥年45歲流年命宮在亥,三方四正逢巨門雙祿(本祿+大祿)、天機(流祿)、太陽雙權(本權+大權)、太陰(流忌)、文曲雙科(本科+大科)、文昌雙忌(本忌+大忌)、天梁(流權)諸星來會,雖主官運亨通,但因流年福德宮逢忌入和沖,內心的操煩與憂愁實為難熬!

該年5月中日簽訂《塘沽停戰協定》,日本要求河北省境內的東北軍、中央軍撤離,由29軍接手。他們認為29軍是軍閥部隊,比較容易打交道,讓他們控制冀察兩省比較有利。在日軍逼迫下沒有人願意背這個黑鍋,29軍軍長宋哲元、參謀長秦德純相繼辭去察哈爾省主席張自忠臨危受命擔任察哈爾省主席,根據先前簽訂的「秦土協定」,張自忠指揮29軍正規軍從察哈爾北部撤退,只留下地方民團和保安團駐守。作為中國的軍隊,卻在日寇壓迫下不戰而退,張自忠承受極大的屈辱。


1936(25)丙子年46歲流年命宮在子,流年官祿逢紫微、天相、右弼(小科)、流陀星,流年田宅逢天機(流權+小忌)、巨門(雙祿)星,主官場及居家環境異動。

宋哲元將張自忠調離察哈爾省,來到了各方勢力最複雜的天津市擔任市長;市內有青幫、洪幫、北洋餘孽、中共分子等等勢力皆在此盤踞。同年日本為了逼迫宋哲元同意所謂華北自治,邀請宋去日本訪問。宋不想被人罵漢奸賣國,便命令張自忠代表29軍去日本考察。張自忠頗為猶豫,想要推辭,他深知此時若訪日無異找死會被烙下漢奸的罵名。但作為宋哲元的心腹,張自忠推辭不了,被迫硬著頭皮去了。張自忠在日本期間其實沒有答應日本任何要求,但日本卻藉機在中國散播謠傳,說張自忠親日接受了日本許多好處,直接把他變成了漢奸。


1937(26)丁丑年47歲流年命宮在丑,對宮遷移逢文昌星雙忌(本忌+大忌)來沖命,主驛馬星動。同時文曲星(雙科+小忌)逢流羊煞破,主有辱斯文、科名受辱,惡名昭彰!

7月7日爆發蘆溝橋事變,接著日軍於27日發動對北平天津的全面進攻,宋哲元和29軍其他高層慌忙離開北平。撤退之前宋哲元留下張自忠收拾殘局,張自忠只好被迫留下來同日軍周旋。後來發現日軍根本沒有停戰的意思,張自忠稍後就逃到外國使館區,在德國醫生掩護下喬裝打扮準備去南京請罪。這段時間內,日本卻歹毒的大肆宣揚張自忠已經與他們達成協議準備獨立,又說張自忠命令留在北平的2個旅投奔日軍。頓時輿論炸了鍋一片嘩然,張自忠瞬間被全國輿論攻擊為大漢奸。在前往南京途中張自忠被人一路羞辱,他覺得是人生中莫大的恥辱。好在蔣介石有識人之明,他知道張自忠不過是替29軍團揹了一個大黑鍋,與日本人周旋不是他的本意,更何況人才難得,這樣的大將殺了實在太可惜。蔣介石並沒有處分他,只是暫時將他軟禁,取消了他的師長職務。

稍後張自忠舊部38師被擴編為59軍,他們都是張自忠一手帶大的子弟兵,卻沒有人帶的動他們。基於強化戰力的理由,剛剛被任命為第三戰區司令的李宗仁去向蔣中正求情,剛好蔣中正也正有此意。所以張自忠就被任命為59軍軍長。面對自己的子弟兵,張自忠大為感慨,甚至落下了英雄淚。他對著同樣擔負著漢奸部隊、逃跑部隊惡名的部下們說:「我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原來在此刻當下張自忠就已立下了來日要死得其所、死的光明磊落的志願!


1938(27)戊寅年48歲流年命宮在寅正坐貪狼星(流祿),流年父母、兄弟宮逢祿、權來夾命,人際助力強,利於行軍打戰。

此年將帥指揮若定加上軍士用命,取得多次勝利,戰績都極為優秀。尤以日軍第10師團在臺兒莊被重創,是為「臺兒莊大捷」最為振奮人心。張自忠因戰功一路升遷,來到年底11月張自忠又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所轄部隊包括33集團軍、29集團軍、28軍團、江防軍及若干獨立部隊等。


1939(28)己卯年49歲流年命宮在卯,三方四正亦是科權祿忌俱來會照的情形,拜「三奇佳會」格局之所賜,自是戰功彪炳,名利雙收的好時光。

3月時因在京山一役擊退日軍表現傑出,國民政府加張自忠為二級上將銜,並頒四等寶鼎勳章。稍後的隨棗會戰、冬季攻勢也都取得很好的戰績,都打敗日軍逼得日軍只能撤退。


1940(29)庚辰年50歲流年命宮在辰,對宮遷移宮逢破軍星及雙羊(本羊+大羊)星來沖命,斗數中若殺、破、狼星逢擎羊凶險異常。流年田宅宮逢文昌星(雙忌)入,昌曲逢煞忌主文書過失,入田宅有離婚或死亡證書之靈動。天同星(流忌)在亥沖大限氣數位(官祿宮)。綜合上述情況研判,對張自忠將軍而言,凶相甚明! 而流年夫妻宮亦遭逢廉貞星(小忌)、雙陀(本陀+大陀)、天空星等煞忌星入,主夫妻緣淺緣盡於此!

棗宜會戰,日軍兵力雄厚,國軍實力居於很大劣勢。張自忠的33集團軍在日軍側翼,此刻戰局險惡,張自忠如果按兵不動,國軍第5戰區就有可能出現全線崩潰的局面,所以他只能選擇冒險渡過漢水應戰敵人。5月16日,日軍第39師團將張自忠將軍的第七十四師圍於宜城南瓜店十里長山。張自忠所部官兵在激烈的攻防戰鬥中傷亡殆盡,他在槍林彈雨中指揮,肩部已中彈,仍誓不退後,所有官兵均一致以最後生命,爭持南瓜店陣地。屬下勸其向東南山口撤退,但遭張自忠拒絕並親自到陣前指揮攻擊,身中5彈卻仍不退後。彌留之際,喃喃說道:「我這樣死,對國家,對長官,對人民,良心平安」後,欲持佩槍自戕,為部下奪槍阻止;張自忠最終壯烈殉國,其麾下第七十四師官兵亦全部戰死。日軍把張自忠遺體確認無誤後,在方家集徵調來一口棺木盛殮,並豎木牌,墓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當天深夜,第三十八師師長黃維綱獲報後,組織了一支敢死隊將遺體奪回,送回集團軍司令部,以上將禮服重殮,經宜昌轉送回重慶,當張自忠遺體運往重慶時,日軍則下令停止飛機轟炸,以免傷到張自忠遺體。張將軍殉國後,國府明令褒揚特予國葬,追晉陸軍二級上將。當靈柩抵達重慶時,蔣介石率軍事委員會的高級將領與國民政府五院院長親臨致祭,蔣介石撫棺痛哭。


張自忠犧牲以後,聽到消息的夫人李敏慧沉痛地說:「張自忠為國家戰死疆場,我不難過。我雖然是一個婦女,也應當有份。」不久,她將家事交代給小叔張自明,自己則絕食七日而死。張自忠被以國葬之禮葬於重慶雨台山。李敏慧也與張自忠合葬於此。後來,馮玉祥在墓畔種植梅花,並仿效明代史可法所葬的揚州梅花嶺,將此山改名為梅花山,後來也有人稱張自忠為梅花將軍。青山有幸埋忠骨,一代中國國軍戰神就此偕愛妻埋骨於梅花山。